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KC 伟 杰 课 室.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KC 伟 杰 课 室. Show all posts

English Teaching

现代英语的词汇总量已达到200多万,是世界上词汇量最大的语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扩大。而词汇教学成了当今英语教学中令教师最为头痛的一个难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拟遵循英语词汇教学原则,就此课题作一探讨。

2.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 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

词汇是学生的最大的“拦路虎”,英语词汇不但数量大,而且非常活跃,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词汇的变化最快、最明显。主要表现在:(1)新词的不断出现。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 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yumcha(饮茶), realwoman(淑女)等。(2)旧词又增添了新义,一词多义的现象更加普遍。如:runs on the board: successes; achievement. (口语)表示“榜上有名”。又如:facility(功能:电子装置具有的具体能力或功能), eyeball(观察), cowboy(莽撞鬼/标新立异的人),Catch you later!(再见!) clone(克隆/复制品)等。(3)英语大量吸收了外来词。如:elite(优秀的团体,精华,杰出的人物)是来自法语, kung-fu(中国功夫)来自汉语, judo(柔道)来自日语等。

英语词汇的多变性让学生望而却步,但其实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初中毕业生在词汇方面要求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能掌握800个左右单词,2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笔头实际中运用。此外,还要求扩大400-500个左右的认读词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①从以上可看出,学生学习三年英语,再加上小学三年,他们只需掌握1500左右单词,似乎也不算太高要求,再加上派生词、合成词和转化词,所剩下的基本词也就更少了。但从中也可看出,词汇教学包括教授词汇的读音规则、构词法,要掌握它们的词义及词类,更要掌握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这就要求教师应科学地、系统地把单词教给学生,而且词汇要放在一定的语境里教,才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单词的词义、词类和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谓的“词汇教学”更让学生无所适从。他们只注重了语音、语法和句型的教学,对这些知识,反复讲解,反复操练,不厌其烦,只想让学生在考试时能取得高分。对于词汇教学却一点也不重视,认为词汇并不需要教学,只要教会学生去读这个单词和理解它的意思,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然后给学生听写就完成词汇教学。教师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对词汇的轻视,不愿花功夫在词汇学习和积累上,只是考试前突击一下,抱着侥幸的心理应试,考完之后也忘得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学生对词汇老是念不出、拼写易错,他们花在记忆单词的时间多但遗忘快,而且连常用词汇的基本含义也掌握不好,换个场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在听说训练时常因为不认识单词而听不明白、说不好英语;阅读时遇到生词时就无计可施,不会运用词汇知识去猜测词义,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响阅读速度,又影响理解;在做看图写话时,看图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但由于词汇知识的缺乏,一提笔却抓破头皮也写不出一个词来。以上种种可看出,不是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失去了兴趣,而是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在词汇教学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从而也失去了兴趣。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②这些任务也是词汇教学的任务和目的。

3. 当前初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要发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看教学是否符合英语词汇教学原则。“词汇教学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1)质量并重,逐层加深。((2)立足于词汇教学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补。”(胡春洞,1990)③

3.1 重均衡用力,轻主次分明

初中的英语词汇通常由常用词、根词等组成,而这些词在英语总词汇量中只占一小部分,这些词数量虽少,但用途却非常广泛,要求学生掌握这些词的本义、转义、比喻义、引申义、修辞义等。英语教学大纲对每个单元的单词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作出不同等级的要求,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依据大纲的要求,而是对每个单词都同等对待,都“一古脑儿”地传授给学生,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单词只要求能听懂,哪些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听、说、读、写都行,这样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大部分的单词都不会,而且连常用的词也掌握不了。也正是这样,不少学生对掌握词汇失去了信心。在阅读文章时,遇到较多的新单词,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文章便看也不看,胡乱选个答案,特别在看到似曾相识的词汇,又认不出的时候,便产生一种焦虑的心理,以致于看到单词就害怕,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从中也可看出这样教学违反了“质量并重,逐层加深”的教学原则。

3.2 重孤立讲解词义,轻创设语境

在初中英语词汇中,有许多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中表达出来的意义也完全不同,如:Is he running in the 100 meters?(赛跑)Run for President.(竞选)The report ran in all the newspapers.(刊登) He ran a cow into a barn.(赶)等。正是由于词汇的多义性,所以讲授单词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这个词,怎么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贪图方便,只按照单词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单词,有些教师还成了“词典专家”,把那个单词的意义一个不少地抄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课后去背。如:dark这个单词,教师只告诉学生,它的意思有:名词:黑暗、愚昧无知;形容词:黑暗的、深色的、棕黑的、神秘的、无希望的、悲伤的、无精打采的、未启蒙的、意义不明的、暧昧的等,这种把单词单独讲授,而与一定的语境脱离的教学方法,使许多学生觉得学习单词太枯燥无味,对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觉得老记不住这一连串毫无联系的符号,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控制下,学习时得不到快乐,尤其在遇到困难时,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接受不了教师输入的信息,导致成绩下降,只有20、30分,这样的成绩又反过来加重了学生厌烦,抵触的心理。整个学习过程便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当和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3.3重词汇的字面意义,轻词汇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但即使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许多情况下,也会出现与别人沟通不了或出现尴尬的场面。这是因为习俗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更是语言的深层基础。然而有的教师只按照课后的词汇表,详细地讲解单词的拼写、音标、词性和搭配等,对于单词的文化背景却只字不提,觉得这些一点也不重要,多讲浪费了上课的时间。殊不知,多讲解一些文化习俗的知识,既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也由于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汉语,这样在词汇学习中学生就喜欢用汉语词汇的读音、类别、释义来规范英语词汇,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表达英语。比如说在听到一个外国人说:“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中国学生第一个反应却是:“哪里,哪里,一点也不漂亮。” 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当听到别人夸奖时自谦一番也是符合中国文化的,但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习惯,当听到别人称赞时,西方人说声:“Thank you。”便坦然、开心地接受,要不称赞者会以为自己判断力有问题,也会因此而不高兴,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多么重要,也由于中国学生受汉语的影响,产生了母语定势的心理,这种心理无助于学生学习英语,反而拖了学习的后腿。这种方法违背了“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的教学原则。

4. 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最大程度上参与学习,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能逐步形成积极学习的观念。“外语积极学习的实质是: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掌握自辩、自治、自理、自学能力,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智力、情意,从而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章兼中,1995)④ “别利雅也夫认为,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词就是一个复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说和写的过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结构复杂的反应(在口关头或书面表达自己思想时)。”(转引自程世禄、张国扬,1996)⑤就是因为词的这些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对外语的积极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英语很单调、枯燥,只有这样才会积极参与解决上面所产生的多种心理障碍,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1 利用直观教具教单词

从前面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第一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可看出兴趣是多么重要,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而直观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斯波斯克(B.Spolsky)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本身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学习这种语言的愿望和为学习这种语言而付出的努力。”(转引自林崇德, 2001)⑥当教师首先呈现的东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兴趣,那他们对待外语的学习态度将会是积极的,心中也就会很渴望学会这种语言,虽然学起来较难,巩固较难,但由于态度积极、而且有种强烈想法的感情,他们便愿意下苦功,掌握这种语言,以便达到他日能在同学、教师面前有好表现,甚至见到外国人也能说上两句。如:玩“Simon says.”这个游戏时,由教师或学生发命令,如, “Hands on head”, “Pencils in desk.”, “Hands on shoulders”, “Hands behind your back”等等,当在命令前加上“Simon says”这句话,学生就执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没有“Simon says”这句话,学生就静止不动。这个游戏正符合了学生们好动的特点,但如果他们不会说单词和句子,就无法参与,这样就使他们迫切想学会单词,自然他们也愿意为此而付出汗水。这一些都是因为处于青少年这个阶段虚荣心较强,爱表现,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年龄特点。

也正是这样,在适当的时候教师采取直观教学,笔者认为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直观教学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的手段,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及形容词一般可采用直观教学。对于初学者,对英语是一窍不通的,我们如能采用直观教学,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参与。如学习appl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一手举起苹果,口中问到:“What’s this? It’s an apple.”再延伸举起两个苹果问:“What are these? They are apples.”自问自答,再展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反复操练,学生不但掌握apple这个单词的词性,单复数,而且在运用时也琅琅上口,教师如能在学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苹果奖给他,那课堂气氛就更好,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4.2 利用音形结合、构词法教单词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胡春洞,1990)⑦由此可见,各个词汇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系统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当然对于这些特点教师也不能够直接把它们说出来,最好能在集中教学词汇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这样的学习有学生亲自的参与,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学习care这个单词,可用构词法,引申出care –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学得了词汇的知识,再如集中学习单词时,可把形音相近的单词,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归纳在一起学,从以上的单词可看出,它们不但词形大致相同,发音也一致,特别是元音字母a的发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辅音字母+不发音字母e构成,这样的规律,也教会了学生用音标记单词,对于单词,学生自然也不会那么恐惧。

4.3 英语解释法

“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多听、多读,通过听读这两条渠道向大脑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够的语言输入与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语言规则。”(林祟德,2001)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用英语来教学,用英语来解释单词、句子等,并用英语设置交际情境来启发学生用英语思考,在英语教学大纲中,也要求教师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教学。因为中学生身处的环境是说汉语的环境,如果在每天一节英语课上已不能完全接触英语,没有一个说英语的环境使他们锻炼和培养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别说课后能说得更多。而这种英语解释法正符合了用听、说向大脑输入大量语言材料的要求。英语解释法是用简单的,学生们已学过,熟悉的词汇来解释新的单词,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掌握新单词的听、说、读、写。这样用简单英语解释单词,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而且对于旧的单词能得到反复重现,也使学生找到了同义词,了解更多的词汇知识。学生对于教师所说的英语能听得懂,又知道新单词的意思,这样增添了学生们学习的信心,厌烦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的信心。

如可以这样解释下列单词:(1) holiday:time off from work (2) invite:ask someone to dinner or a party (3) housework:work done around the home (4) afternoon:between 12:00 and 6:00 in the daytime (5) exam:an important school test (6) different:not the same (7) entrance:place where you go in 。当然用简单英语解释英语单词,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简单的词汇。

4.4 语境教学法

“语境不仅包括文章或言谈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种社会环境。”(王文斌,2001)⑨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任何词汇也将变得没有意义。由此可见语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词汇一定要放在某个语境里学习。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见语境教学法可使学生通过语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单词的用法和多种意义,从而对于单词的记忆更加牢固。归纳起来说,笔者认为利用语境教学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4.4.1 通过句型或上下文来教单词

当遇到讲授新单词时,教师课前也是要花时间来准备的。如:water这个词,在讲授时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动作,如花洒、浇水的动作和喝水的动作等,这些都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行为,再呈现以下的句子。如:(1)I’m very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 (2) 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 (3)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we can drink it. 从语境中我们可猜测出(1)、(3)句中的water 是水,(2)句的是浇水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water 不同的词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单词的道理也是一样,比如说我们学习umbrella时,可以用下面这段文字:

It’s raining and I want to go out. I don’t want to get wet. I haven’t a raincoat but I have an umbrella. I’ll put up my umbrella. The rain is coming down on my umbrella but it isn’t coming on me. My umbrella is protecting me from catching rain. Now the rain has stopped. I’ll take my umbrella down., An umbrella is very useful when it is raining. 这样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学习,不但教会了学生这个单词,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4.2 利用情景教单词

利用情景教单词,是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情景虽然是模拟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这些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的活动,也是他们日常熟悉的场景,比如说,学习打电话用语时便可拿两部会响的电话,让他们好像真的在打电话一样,在交际中,学得了知识。如:

A: Hello! May I speak to Jim?

B: I’m sorry he isn’t here. 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A: OK! This is Kate. My telephone number is 87654321.

B: All right.

A: Thank you very much. Bye.

B: Bye.

学习交际用语还可以有购物、借物、问路、邀请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这样学生不但兴致勃勃地学知识,让他们多参与,既能说,又能听,还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语境教学法,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大,而且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语单词是学生学过而且比较熟悉的,上课时要能使用全英教学,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解决上课遇到的问题。

4.5 通过谜语教单词

猜谜语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有了兴趣,再积极参与,从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把单词牢牢记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较少采用这种方法,觉得猜谜语在一节课上不太可能,一节课45分钟可能会浪费掉20分钟左右,特别单词多的时候,更不可能。但是教师们没有注意到教授单词绝对不是只采用一种或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词汇或根据词汇的特点,应该找出一种最适合教某个单词和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有些单词采用谜语形式来猜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

例如:(1) What has four legs but only one foot? (A bed )

(2) What has a bed but never sleeps, a mouth but never speaks? (A river)

(3) 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 (A pear)

等等,这些谜语都是浅显易懂的,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

4.6 通过游戏教单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认为,兴趣可增强记忆,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它与大脑皮层中思维活动的兴奋中心相伴随。”(程世禄、张国扬,1996)⑩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这种天性我们不能压抑,只能加以引导。游戏便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也是孩子们偏爱的一种学习方式,不用说小孩,连成年人也不喜欢呆板,沉闷、枯燥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为零的,要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吧,在词汇教学中更要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减轻学生对单词厌烦和焦虑心理,教师只有帮他们清除了这些心理障碍,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关于词汇的游戏是多不胜数,下面只举几个例子,如(1)What is it?一队的学生描述一件东西,如:“It has four legs. It’s made of wood. It’s used for sitting.另一队学生就可答:“It’s a chair.”这种猜测游戏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数词也有不少游戏,如:“Who has number… ?写些数词卡片,根据所教数词的多少,卡片上分别写上从1到25,从25到100,从100到1000和超过1000以上的数词。当教师指卡与学生背诵、做游戏时,就用数字代替他们的各字。就像他们的英文名字一样,使用多了就记熟了,这个游戏锻炼了学生们的记忆能力。(3)Add-on这个游戏结合图片、实物来做,学生1:“I see a living room.”学生2:“I see a living room and a kitchen.”学生3:“I see a living room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如此类推。或者学生1:“I like milk.”学生2:“I like milk and pie.” 学生3“I like milk, pie and cake.”也是如此类推,看谁坚持说得最长时间、最多的词汇,这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复述能力和单词的贮存量。

当然词汇教学的方法不止上面所说的这些,比如说:词性转化法,同义近义辨析法,交际法,图表法,比较法,集中单词教学法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5.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必需按照有关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认真地分析学生学习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因应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样可学,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

正确地指导学生记英语单词

一、拼读记忆法。

经常 会发现有个别同学在记单词时,低着头,闭着嘴,孤零零地记那几个字母;还有的同学“desk桌子,desk桌子...”一口气十数遍地“背”单词。其结果,自己自以为记住了单词,老师一听写,一运用就什么都不会了。所以,记单词一定要大声读,记住这个单词的读音,再边读边拼写。诚然,英语单词的拼写不符合规则例外很多,但是,符合规律的毕竟还是多数。这些规律对记忆单词是非常有用的,尤其对初学者更是如此。同学们可以总结一下26个字母的读音规则,再掌握一些典型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在你碰到一些符合规律的生词时,你就会自己拼读出来。

例如,你可以通过face,name,game等单词,记住什么是重读开音节以及元音字母a在重读开音节中的读音是/ei/,当你看到same,make时,你就能照这一规律读出/seim/,/meik/了。那么在你拼读一个单词的发音/skeit/时,你不是很自然地按照这一规则边读边写出skate一词吗?再如,通过学习nine,kite,knife等词, 了解了元音字母i在重读开音节中的读音是/ai/,那么,再看到side,ice,time时,自然就能读得出来,这样,记住读音也就会拼写了。在学到give一词时,你就会发现它有点特别,因为按规律它读成/gaiv/,而实际上它应该读/giv/,你就会对它特别留意,从而记住它。还有单词night,一看这单词是重读闭音节,字母i发/i/,其实不然,字母组合igh当发/ai/,记住了这个规则,也就自然读得出light,right。

读音规则是根据一些单词读音总结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单词,单纯死背规则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把英语单词的音与形结合起来。

二、构词法记单词,省时省力。

构词法是组成单词的一种方法,利用构词法记单词可以省时省力。常见的构词法有很多,这里仅举两个例子。

1.派生。有的单词加上前缀或后缀会变成一个新的单词,只要记牢了词根,再记准要加的前、后缀的意思,一个或几个新单词便记住了。如形容词加后缀- ly变成副词,careful(仔细的,小心的)加后缀-ly就是副词carefully(仔细地, 小心地)。再如,动词加后缀-er变成名词,成为该动词的执行者。work加上-er变成worker工人,teach加上-er变成teacher教师。但是,一定要告诉同学们, 这种前、后缀可不是随意乱加的,应该在平日学习阅读中不断积累总结。

2.合成。两个或更多的词合在一起,结果产生一个新的合成词,这个合成词的意思可根据构成它的几个词的意思推想出来。
例如:wash+room→washroom洗手间
foot+ball→football足球
home+work→homework家庭作业
post+card→postcard明信片

三、经常做词的归类工作。

1.按词的内容归类。如,表示颜色的词:red,blue,black,white,yellow...;表示水果的词:apple,pear, banana. . . ; 表示衣服的词:coat, sweater,trousers,dress...。同一类的词归在一起,便于同学们比较地记忆,学生记忆一个词,就联想到其它的词。

2.按同义词、反义词归类。如look,see,当记起look时,就可联想到see。提起say时,便可联想到与它有关的speak,tell,talk。 如果在联想的同时又进行分析比较,效果就会更好。记忆单词时,还可把反义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例如tall-short,full-empty,white-black。要是同学们养成这种联想、对比记忆的好习惯,那不仅能牢记单词,而且还能将单词运用自如。

3.按词性归类。在我们课本的后面都把本册所学单词按词性归类。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试着自己边学边归类,这样,不仅便于记单词,也便于正确运用。

四、注意单词的反复再现及积累。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通过第一次感知记忆,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性的联系,会因为抑制而消退,必须反复再现,转化为长时记忆。因此,老师要告诉同学们今天把单词记住了,明天必须复习再记,一周后再重新记一次,这样,单词才能记牢。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把所学单词按字母先后顺序,编成单词本,随学随加,逐渐成为一本自编的小词典。在记单词和查找单词时都比较方便,做到随时翻阅,所记单词就不容易遗忘了。

五、组织好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听是学习语言的源泉和基础。听得清,听得准,才能说得对,读得准,才能更快、更准地记住单词。同时,每一个单词,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所以词汇的复习与巩固,最根本的还是靠运用,多说、多读、多写。在运用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单词的拼写及其运用,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听力与口语能力。

记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不做艰苦的记忆工作,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教师要注意在班上形成记忆单词的风气。定期进行听写练习,进行默写单词比赛等。让同学们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同时也把它当做一项兴趣来记忆单词,那么英语单词也就不难记了。

增强记忆五法

①大脑运作依赖于由饮食提供的能源和各种营养,如足够的谷氨酸与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偏食是记忆的大敌,会使大脑迟钝。另外,血糖下降也会使思维变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忽视早餐常使血糖下降,所以早餐不能简单应付。大脑活动还需要氧气,所以课间10分钟要到室外活动,做做深呼吸。

  ②“重复是记忆之母”,要记住某个东西,就必须多次反复地接触它。还有,大脑皮层各部分有不同分工和任务,脑力和体力活动交替,不同性质的课程轮换学习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

  ③复习的安排要符合记忆规律。学习后短期内忘得快,忘得多。因此,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另外,大脑先后储存的信息是相互抑制的,抽象难懂的,晚上睡觉前复习比较好;比较单纯的如英语单词,可以在早晨复习。

  ④兴趣会对记忆产生直接的良好影响,而过度紧张、焦躁、忙乱等,都会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效果差。

  ⑤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等。比较归纳法、提纲摘要法、列表法、图示法、形象法、特征法、最初印象法等,也都是有效的记忆方法,可根据各人不同情况加以采用。

爱孩子 要让他感受到

如今美国的父母似乎认为一个普通,典型的孩子还不够好。父母想尽办法让孩子更聪明,更有竞争力。从孩子一出生(甚至出生前),父母就参考书籍杂志,遵照着专家的指导来教养孩子。好似一个普通素质的孩子,能靠父母的培植成为顶尖的人才。
  这种想法听起来好像很合理,这么多刺激孩子成长发展的研究结果,如果不尽量利用,不是耽误了孩子的潜能吗?所以父母使出全部的精神,时间和财力来栽培孩子。孩子的课余时间排满了活动。
  有的父母对孩子逼压的紧一点,有的松一点。有些父母心理觉得这种逼压法似乎不大对,但是大家不是都这么做吗?我们应该也可以做。尽管平日及周末整个家为了孩子的活动,几乎没有时间聚在一起,匆忙的压力也可能到了不合理的程度,但是我们怕耽误了孩子的前途,还是咬着牙做。可是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才能,不是人人都照着父母的计划走,出毛病的不在少数。
  孩子需要时间和父母面对面独处谈心,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如果父母整天又忙又紧张,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压力,却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尽管我们拼命为孩子忙,却不一定能成效。
  孩子看着我们的言语举动,也学着我们的价值观。如果我们想要孩子过一个快乐、合理、有意义的人生,不要忽略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对汉语语音教学阶段的几点思考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汉语零起点的汉语入门者,初始时期总是将汉语拼音的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该阶段一般约2至4周,我们称之为汉语语音学习阶段。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不但会影响到学习者日后发音习惯的养成,也是打破学习者旧有发音定式的良好机会。然而这往往也是一个枯燥的阶段,如果教授得法,可以减少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反之,教授不得法,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甚至对学习者整个学习汉语的经历都有影响。所以,正确、有效的训练原则和训练手段均十分重要,过去这方面有价值的教学总结和思考不少,但有些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情感因素,不容忽视
  对学习者而言,语音学习阶段是学习汉语的初始阶段,是“听和读”多于“说和写”,是目的语的信号“输入”大于“输出”的阶段。而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输入是占第一位的,不先解决输入问题,学习语言就等于是无本之木,学习的输入过程对学习者交际的开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S.D)的“情感过滤假说”(theaffectivefilter)指出“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着过滤的作用”。因为学习的动力、对所学语言的态度、自信心、是否紧张焦虑、怕出丑等心理因素乃至身体状况不佳而引起的心理因素,都能产生屏蔽效应而挡住输入。所以,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直接关系到该阶段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教育者在此阶段要做好课外、课内两方面的工作,而不要偏废一头。
  课堂教学之外要下的功夫是:
  第一,了解学生。如尽快掌握学生的母语、学习目的、学历、个性特点等基本情况。
  第二,关心帮助学生。如帮助其熟悉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消除焦虑。
  第三,建立关系和谐的学习团体。如让新生之间尽快熟悉起来,建立相互间的友善、信任和团结,最好让大家有集体感。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还要成为“益友”。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
  第一,熟练应用课堂教学技巧。如语音教学中摸索出来的“教具演示、夸张发音、手势模拟、对比听辨、以旧带新、声调结合”等具体方法。
  第二,教师的丰富经验要与热情结合。教师能主宰课堂,但不是使学生听话和紧张,而是要主动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如以鼓励为主,不过多纠缠某位学生的某个错误,如不到位发音。有意识培养学生开口的信心和热情,注意均衡全体学生的开口率,不让学生感到有远近亲疏之分。
  第三,课堂指令固定、简易、清晰。如对老师课堂上发出的指令要做到语言固定而简洁,力求将教学步骤程序化,使学生不费力气就十分清晰教师要求做什么。
  第四,严格执行教师的课堂要求。如发音口形是否到位,替换训练是否做到了人人开口,听一段对话或文章,是否做到了“速记信息”的要求等。第五,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学习内容过难,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产生畏难情绪。过易则无助于汉语的进步,使学习者没有成就感,从而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应当保留一些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的权利。
  总之,消除学生的害羞心理,减少在异国他乡的挫折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和可接受态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中的低焦虑环境和低屏蔽效应,要牢记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拆除藩篱。学生的情感过滤越少,对信息的屏蔽也就越少。多年来针对海外华裔学生的华文教学办出的特色和取得的成绩,正是贯彻“热情周到,为侨服务”的侨务政策和“教书育人”华文教育教学方针收到的实效显现,是情感理论的佐证之一。
  2、齐心协力,强化语音训练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虽然这一理论解释语言习得还缺陷重重,但我们认为在语音学习阶段,重点不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重点是形成一套良好的发音习惯。而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属语言的外部形式,所以在此阶段,我们是可以应用行为主义的理论,通过“强化”的手段过语音这一关的。
  有人认为课程设置按轻重排列为汉语课、口语课和听力课,继而认为语法汉字当先,口语其次,语音听辨可捎带而过。其实,由于该阶段学习者大脑中储存的目的语信息很少,不但输出困难,可懂输入也比较难,写汉字更是处于“照猫画虎”的感性认识阶段。而语音的听辨可以忽略掉语义和句法,依靠人类天然的“模仿”本性即可完成训练。听力课的重要程度在此阶段至关重要,且对语素和词汇的听音辨调任务是首要的。故该阶段的实际教学操作要实行“语音听辨打头,句子听说结合,汉字读写跟上”的原则。该阶段三种课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手段要趋同,要齐心协力把语音的听辨和发声训练强化完成,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难点与重点的辩证认识及柔性处理原则
  一般来说,难学的东西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它难以掌握。但对语音教学阶段的难点与重点应当辩证地认识。在难点即重点的认识前提下,我们要学会放弃,将教学难点不做重点去对待。过去我们习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认为教学过程中发现了难点,就抓住了重点。重点的训练对象往往是那些难以区别清楚的发音。比如,汉语拼音普遍被认同的难点是,难发易混的声母:j、q、x、z、c、s、zh、ch、sh;难发易混的韵母:o、e和ü;声调和儿化等。然而,本人以为有些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特别针对有些汉语背景的华侨华人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比如,z、c、s、zh、ch、sh卷舌与不卷舌音。有些学生即使经过多次的纠正,还是难以改正,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存在着该语音系统的“化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当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之后,教师发现这样的情况之后,应当学会放弃,进行“柔性处理”。所谓“柔性处理”是指教学中不固执追求硬性指标的百分之百的完美,而是通过手段的变通达到最大的完美。
  我们提倡柔性处理原则,一则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很难完美无缺,最重要的是忌讳把学生逼得对自己的发音丧失信心,产生焦虑,从而产生强大的情感过滤。举例说明,在声调的训练方面,不一定要盯着黑板上的“五度标调法”而要求学生按55、214等摇头晃脑精准模仿,而只是求第一声拖长一点儿,高一点儿;第三声发低一点儿,轻声发短一点儿。还有,不一定拿着声母表领读个没完没了,或让学生背个滚瓜烂熟,而是将易混的声母出现在句子中。如果将“厕所在哪儿?”(cèsuǒ zài nǎr?)“老师知道你迟到了。”(lǎo shī zhī dào nǐ chídào le)“哥哥上课喝水。”(gē ge shàng kèhē shuǐ.)等作为标准样句,让学生读准记熟,不但可以在同一句话中体会、比较其中声母的区别,而且具备了意义的句子很吸引语音阶段学习的学生,满足了一点儿他们对表达的强烈需求,还调剂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在此我们并没有降低对语音要求的意思,只是想强调,过高的要求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因为物极必反嘛。
  4、过滤非言语信号的重要性
  所谓非言语信号是指嘈杂的噪音、机器的轰鸣、录音广播、汽车喇叭、电流的声音等等。这些非语言的信号常常伴随着我们想听的言语信号被听觉器官所接收,使言语信号的清晰度受到了影响。为此,教学要为学习者创造条件,要竭力帮助学生把非言语信号滤去,不要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做无效功。这对初始阶段语音听力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它极易直接刺激学生的情感过滤,从而引起对听力训练的屏蔽。所以,硬件设备的建设是教学单位不容忽视的事情。
  支持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的建设,既是教学管理、决策层的事,也是执行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事,积极采取措施为学习者过滤非言语信号,教师责无旁贷。例如,因硬件不行而影响了对学生的言语信息的输入,老师便有必要再读一遍,而不是归责于设备的老化而一带而过。不清楚的输入还不如不输入,因为那样学生的听觉会产生避抗语声,甚至引起对声音的屏蔽,这就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会出现学生精神不集中充耳不闻现象的原因。

语音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或技巧主要有:

(1)演示法——发音口形演示:如开口度的大小,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扁、收拢或突出等;实物演示:如用纸片表现气流的强弱,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差别;图表演示:用图片展示发音器官的部位、声调的起伏变化情况。
  (2)对比法——通过两种不同语言的语音对比,可以突出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利用两种语言相同和相近的音,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汉语语音的一些音素。
  (3)夸张法——在发某个音时,以夸张的方式展示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这个音的印象。
  (4)手势法——通过手势形象展示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汉语声调的起伏变化同样可以通过手势来说明。
  (5)拖音法——发某个音时,故意延长音素的发音时间,以加深学生对这个音的感知印象。汉语声调教学也可利用拖音法,帮助学生更好领会音高的变化。
  (6)带音法——以学过的音带出新学的音,以较容易学的音带出较难学的音。如学生发ü时往往较难,可先让学生发i,然后延长i的发音时间,再将嘴唇逐渐变圆,就很容易发出ü的音了。汉语声调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带音的方法。
  (7)分辨法——通过听觉、视觉来辨别一个音素发音的正误。例如不断发不送气的b和送气的p,并结合演示法,让学生分辩出其差异所在。
  (8)模仿法——让学生(全班或分小组)一起重复跟录音或跟读老师的发音,也可单个学生跟着模仿发音,然后由老师及时纠正后,再集体跟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他们对语音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9)固定法——突出容易模仿的某一点,然后固定其发音部位的方法。比如发o这个音,先固定好发音时舌头在口腔的内的位置,然后逐渐圆唇到合适的程度。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供参考,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语音教学的其它各种方法或技巧。

选择正面积极解决问题

乐观积极的思想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


在一个小镇里,住着一对祖孙 。当时他们是处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有一天,孙子接到了一封来信告诉他被抽到去当兵。他非常的担心。他害怕战死沙场。他想当逃兵却又没有勇气。他每天都在忧愁痛苦中等待当兵时间的到来。

有一天,祖父对孙子说:“乖孙,你是不是很担心去当兵呢?” 孙子回答:“是的,爷爷。”

爷爷说道:“乖孙,其实你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到了那儿,你会有两个可能,一就是到前线去,一就是在后方当支援的工作。”

孙子问道:“如果我被派到前线呢?”

爷爷回答道:“那你也不用担心,你还有两个机会。一就是当守卫的工作,一就是冲锋陷阵。”

孙子问:“万一我被派去冲锋陷阵呢?”

爷爷不慌不忙的回答:“你可能凯旋归来,或者受伤而无法凯旋归来。”

孙子又再问道:“那如果我受伤无法凯旋归来呢?”

“那也没有问题。你依然有两个机会,一就是能医治的伤,还有就是不能医治的伤。如果能医治,你就会在医治以后被遣回家乡,不需要再当兵。”

孙子更担心问道:“那如果是不能医治的伤呢?”

爷爷缓缓的回答:“那你就会死亡。如果你死了,那就一了百了,根本没有东西来担心。其实,该担心的是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情很难受啊!”

应从正面看待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你可以从正面来看待问题,当然你也可以从反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只要我们的观点正确,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天蹋下来当被盖”。但是,如果我们凡事都从反面消极的角度来处理问题,那我想我们这一辈子都会活在烦恼痛苦之中。既然能够选择正面积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还要选择消极的生活呢?

有一位年轻的少妇结婚了两年。她替丈夫生下一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生活得乐融融。然而,丈夫却有了外遇。狠心的丈夫为了外面的女人就抛妻弃子,离开了幸福的家。一个美满的家庭就因此而破灭。更加不幸的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的孩子竟然得了重病夭折了。伤心绝望的少妇就来到了一条河边。看着那滔滔的河水,她万念俱灰,决定离开这个充满悲哀的世界。

就在她准备跳下时,背后传来一声苍老的声音:“孩子,什么事情让你想不开呢?”少妇回头一看,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少妇以悲哀的语调讲述了她种种的不幸遭遇。老人听了之后,慈祥的问道:“两年之前的时候,你是过着怎样的生活?”

少妇回答说:“那时,我还没有结婚,无牵无挂。我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常常和朋友到世界各处去旅行。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同事到九寨沟去游玩,当时下着大雪……。”少妇就滔滔不绝的讲述她的旅游经历。她的脸上重现了光彩。

这时老人问道:“你是不是很向往那一段日子呢?”少妇若有所思地说道:“是的,我很希望能回到那个时期。”

“那么你现在不是如愿以偿了吗?你没有了丈夫,没有了孩子,你的生活不是又回到了从前?”老人解释道。少妇终于觉悟过来。她想老人挥一挥手,昂首阔步的走向未来。

生命不是条康庄大道

生命绝对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它充满了崎岖和坎坷。我们会因为考试失败而沮丧、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失控、事业的挫折而烦恼、儿女的管教的抓狂……生命中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如意。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人能风平浪静,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不管你扮演的角色是儿女、父母、学生、老师、上司、下属等等,你多要去面对数之不尽的问题。

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悲剧,但是我们却能改变自己的思想去调整生活。乐观积极的思想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深深地吸一口气,大步的走向光明的大道。

你会发现,天空忽然变得晴朗、世界变得如此辽阔、生命变得美丽。乐观积极的人生思想是建立在几个原则上,首先我们要朝好的方向去想。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思路转到美好的一面,开拓另一条积极的思想大道。

恋爱失败了,没关系,那是另一段恋情的开始。事业失败了,没问题!爱迪生失败了几千次才成功,我才失败一次,算得了什么。无法挤入大学的窄门,那不是世界末日,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学术上有成就,天生我才必有用!其次,我们要学会放弃。我们必须忍痛的放弃那些再也无法实现的希望,并重新设计生活。不要太执著于自己所谓的原则,要能屈能伸,凡事都作弹性的处理。

生命是美好还是暗淡是完完全全掌控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你会作出怎样的一个选择呢?

求学必经过程 考试并不可怕

考试礼堂的大门一打开,准备“应战”的考生鱼贯而入。看着一张张菜色,显然缺乏睡眠的惨白轮廓,我不禁感叹考试折磨人。当年,我正是那个身穿御寒夹克,带着焦虑进入考场,准备把背起来的文字吐在考卷上的男生。


而今,我的身分从当年的考生转换成监考老师,轮到我的学生要进入考场。马大历史悠久,考试礼堂的年龄也不小,在这里考过试的学子多不胜数。年年有人进出考场,年年有人顺利毕业,大学就这样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士。

考生作答各势各态

在考场上,我把考生签到表格收齐后,再一一在出席者的姓氏旁打上钩,总算结束了手头上的工作,我选择坐在后排的座位上,看考生作答时的百态,希望从中捕捉到一些似曾相识的神情。

有的学生执笔疾书,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填满答卷;有的考生则抱着头,对着眼前空白的答卷发呆;有的考生则气定神闲,一笔一划地把答案写上,有的则一脸严肃慎重地书写;有的则边作答边嘴角含笑,莫非预先准备的考题如所料的一一展现在眼前?看来,考试偶尔也需要靠一点运气。

犹记念中文系时,最难熬的是准备汉字学和汉语音韵学这两门中文课的考试。考文字学,身为学子的必须熟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大篆和小篆等方块字的字形。而考汉语音韵学这科,我们则必须把《广韵》中的反切法、“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等36个字母和“通江止遇蟹”等16摄装入小小的脑袋,然后携带这些文字踏入考场。

一开始作答便即刻把这些文字解放出来,免去了后顾之忧。

由于这两门课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科,所以我不容许自己考不及格,以免成为留级生。可笑的是,当年的我连在梦中也会被甲骨文和古韵梦魔般的追逐,惊醒后一身是冷汗,还要花上一些时间来收拾残局。

看着眼前的考生把背起来的重点、理论和方程式吐在洁白的纸页上,一页页的笔迹是他们苦读多时的最佳凭证。可是,他们离开考场后,是否也把原先带来的知识全带走?还是仅把那些知识留在桌上的答卷中,忘了一并带走?

我也曾是为了考试而在桌灯下埋首死记苦背文字的学子。有时从考场出来后,突然觉得一脑袋轻,噢,原来我已把一小部分背起来的文字,“遗留”在考场内,忘了带出来。

而今,我已记不起某些当年熟悉的甲骨文字和古韵的音标,而当年死背的长篇唐诗也日渐褪色;当我教学生古典文学时,那些淡出的诗词才逐渐复苏。

我有一位当副教授的中国朋友,曾对我说:“储存在电脑里的文字不过是存档备忘录;暂时保存在记忆箱里的文字学识,也不是属于自己的学问,而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是能在自己的生命里血液内、记忆中,持续航行而不会终止流失的。”我心想: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我看过背过的文字能在我的血液中生命里航行多久?我不知道。

会精读死背笔记 却不懂活学活用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考试多数的试题无非在测试考生的背功和记忆力,测试学子思考、辨证、分析和临场发挥应用的试题却相对的少。有位硕士班的同学曾对我说:“时下多数大学生都选择当‘品质保证’的应考机械人,他们不善于思考创作创新,只懂精读死背课堂上讲师发下的有限笔记,却不去接触笔记以外的学术书籍和相关的学术文献,这导致很多学生都成了考试高手。当真正需要他们活学活用,或在职场上临场发挥和创造时,他们却无能为力。”我听了不断点头,颇有同感。

其实,考试只不过占据求学岁月的一小部分,可是,很多学子却视考试为人生大事。考场稍不如意,便凄凄楚楚地把人生翻成灰色,为了那些代表分数的符号而自夺性命的亦有之。

其实,考试并不可怕,毕竟考试是个求学过程,它的作用只不过是测试学生对有关学科的认知度和明白度罢了,而真正可怕的是对考试产生错误观念和恐惧感。

“并肩作战”格外温馨

我这个从数以百计的考试中逃生的“过来人”,当年也常被考试惊醒,因为一旦考不及格,我极可能成为留级生,我不想因留级而蹉跎岁月,更不想多付学费来重修同一门课。

有一次,一位同期室友提起记错考试时间,而没参加考试的经历,至今还会捏把冷汗。在我的学生当中,也曾发生有人看错考试时间而错过考试。

我问他:“难道你没和同学对照考试时间表,或者相约一起去考场吗?”他欲哭无泪地摇摇头。我暗想:这就是孤军作战的后果!

犹记念大学的3年,我总会与几个同系死党相约一起浩浩荡荡地赴考,或先在考场外集合会面,然后一起步入考场。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经历,仍教我觉得格外温馨。

如今我的身分从考生成讲师,我仍以过来人的身分鼓励我的学生同系友一起出发赴考场,免得留下遗憾。再见啦,我的考试生涯!噢!不,我还要参加PTK考试(教师能力程度有评估考试)。

替别人着想就是 为自己着想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现在只是第一次捉你,你就在那儿呼天唤地!”


小猪听了生气地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过后,你们依然好好的活着,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我们时常利用我们的眼光和立场去判断别人。因为处在环境不同的人,所以我们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如果从别人的立场或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他人的难处和苦衷。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认识一对双薪的夫妇。他们生育了一个孩子。和许许多多人一样,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为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素质给予孩子,他们每天都早出晚归。

他们送孩子补习、学钢琴、电脑、画画……。只要是能为孩子增值的,他们都舍得、都愿意。他们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所以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他们的孩子并不领情。他认为父母对他的要求太高,他没有喘气的空间。

不曾从对方的观点出发

在和父母进行沟通后,还是无法协调。最后,他用行动来抗议。他开始逃课、游荡,有时就到网咖麻醉自己。最后,他离家出走。虽然孩子最终还是回家,但是彼此心中都有了隔阂。当父母和孩子都个别一把鼻涕一把泪向我讲述对方的不是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他们都不曾从对方的观点出发。他们用自己的准绳来断定是非,所以才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冲突。

看看以下的这个故事。一天晚上,有个女孩在机场等候飞机,离开起飞还有几个小时,于是她在机场商店找了一本书和一袋甜饼干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她酷爱读书,所以聚精会神的沉浸在书里。忽然,她发现一个坐在她身边的男人,竟未经允许就拿起袋子里的甜饼吃。

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在大庭广众下发怒。她继续读书并用厌恶的眼神望望那男人。可是,那男人依然一片一片的吃着甜饼干。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也越来越气愤,她想:“我要不是这样宽容,一定当众让他出丑,可恶的偷吃别人甜饼干的人!”

每当她拿一块甜饼干,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下最后一块时,她猜测他会怎样做。他的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并略带拘谨,他拿起最后那块甜饼,并把它分成了两半。他递给她半块,自己开心的吃着手中的另一半。

女孩从他手中抢过那半块甜饼干,心想:“天啊,这家伙还挺无赖,他无理的吃了我的甜饼干,连声谢谢都不说一句!”当她的航班通知登机时,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收拾起自己的行李走向门口,并拒绝回头看一眼那个吃她甜饼干的家伙。

她登上飞机,舒适的坐在座位上,然后找到那本快看完的书,当她把手伸进皮包时,她意外而吃惊的摸到了一袋没有开封的甜饼干!!!!

她后悔地自言自语道:“刚才另一包就应该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本属于他的甜饼干!”飞机进入云层,她望着厚厚的云层,心情是那么的沉重和难受,那个忘恩负义的人竟然是自己。

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世界

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真心的朋友。他只能活在自己的圈圈里,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世界。他们永远无法和别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他们会以埋怨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他们往往都觉得别人亏欠了自己,对不起自己。

他们身上似乎存在一种排斥感,不管他到什么地方,人们都会很快离他而去。这种人自己往往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很好,应该能和人很好相处。但情况往往是,他不受大家的欢迎,这让他很费解。

其实这种人没有觉悟到,自己不受人欢迎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自私,什么都只先想到自己,从不肯多花时间为别人着想,这样的人怎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一个总是为自己着想,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人,是一辈子都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肯为他人着想,他人也肯定会为我们着想。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然,你不能奢望你所付出的,一定能得到相同的回馈。有时你会一无所获,但是更多时候,你会获得更多。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

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倒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自己。”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肯替别人着想,替别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替别人着想,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养。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这个世界会是多么的美好啊!

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做家长的不能只责怪孩子懒惰或固执,每个孩子因为遗传、性格、性别、健康等因素而有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这里所指的是在家学习,不是时下的新父母因为不认同国家的教育制度而选择让孩子不上学,在家亲自教导或请专人指导孩子学习。

彭亨州教育局中学组负责人提呈“在家学习”概念,目的是要家长明瞭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知道孩子每一科目的强项和弱点、在哪一个领域需要加强和特别留意以及孩子是否有按时做功课,然后和校方配合一起监督指导,尽量帮助孩子解决课业难题。

要实践在家学习这计划,校方有义务适时以科目为根据给家长作详细的学业展评估报告,最好举办——开放日请家长到校领取成绩报告表并和老师交流。

校方可以设计学校本身的报告表格,但是,要注意条理分明,让家长一目了然,很容易看出在哪一方面需要给予协助及给予怎样的协助。以数学科为例。

表格可列出教学课题及单元,学生掌握程度、校方已进行的辅导/增广活动以及给家长的建议。

一般上,家长希望看到正面评价,如:孩子很用心勤劳;一旦看到孩子不爱学习、能力不好、字体乱、懒散、抄同学功课等评语,有的家长会失控当着老师面骂孩子笨蛋蠢猪等伤孩子自尊的话,回到家里有的可能还有“家法侍候”;而有些老师也趁这个机会投诉甚至把有关学生批判得一文不值。怪不得有些同学最怕也最讨厌家长开放日,并视它为“学生受难日”。

应先了解孩子的问题

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把握机会交流,诚心坦然的提出建设性活动帮助学生跨过学习难关。尤其是家长更应该先冷静下来,千万别过度反应,先了解自己孩子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功课过多使到孩子不胜负荷而选择放弃,或学校科目多不能做到充分学习或学不透,家长有必要去补这方面的不足,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做练习而不是努力载送往返各科补习班,如果真的自己不能胜任教导孩子课业难题,也要慎重选择适合的补习老师。

做家长的不能够因为黄小明能克服课业难题而自己的孩子却不能而责怪他懒惰或固执。每一个孩子因为遗传、性格、性别、健康等因素而有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有些孩子因为肌肉发育不足而影响其书写能力和速度;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个别指导,但是,在课室里他是众多学生的其中之一个。一般上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都是单向的,因此无法满足孩子的学习风格,孩子的学习进度因此达不到标准。如果家长只会唠叨、催促或歇斯底里地发脾气或擦掉他写的字,这孩子的学习动机一旦被打压会进而以退缩来面对。

有些消极的家长对孩子非常放任,不督促孩子温习或作家课,任其闲恬度日。孩子不是沉迷电子游戏便是观赏电视 节目,无聊起来便和弟妹斗口打架,把整个家闹得鸡犬不宁。

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目前的教育在孩子的整个生涯,学校和教师只不过负担了一部份教育责任,父母应该意识到,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自己,尤其是母亲是负有最高使命的第一任教师。我不是否定父亲的重要性,但是一般的家庭抚育孩子的重职大多数是压在母亲双肩上,孩子总是跟在母亲背后亦步亦趋地学习,不知不觉地吸取了母亲承传的教诲,甚至下意识地模仿母亲的言行举止。因此,母亲应好好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教导孩子的工作。

在家煮饭做家务,出外购物或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何时不是教育时机,何处不是教育场所?千万别以“不会教”搪塞,说话总会吧!与孩子交谈(不是说人坏话或道人长短),和孩子分享在学校的活动,肯定孩子的能力,学会了什么,没有学会什么,积极的回应是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这时趁机会和孩子一同背诵乘法表,以充满生活化方式进行数字游戏、读字母、国语拼读、给孩子讲故事、看报读书以巩固孩子阅读能力,每天和孩子进行类似的交流,不知不觉建立起一道“语桥”。那么,事无大小,孩子将乐于和你分享,你会发现,培育孩子是一个母亲最大的喜悦和幸福。

千万别扮演警察的角色,对孩子的行为不信任,甚至搜查他的私人物件,孩子放学回来满腔的话要和你分享,你却打断他的话头叫他立刻去做功课,很快的,你会发现你和孩子越行越远。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衍生出一批“教育妈妈”。她们把全副精力投资在孩子身上,为他们作了周详、精密和长远的规划,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将孩子套入自造的模型里。她们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好成绩”!为了达到“子荣母贵”的理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大大的伤害孩子,美其名:为了你好!

在此寄语天下母亲:爱孩子是母鸡也有的天性,希望你给孩子是爱,不是碍;是教育爱!压在大石下的幼苗固然长不好;在温室里培育的幼苗虽长得好却不耐风吹雨打。只有在大自然环境下细心培育的幼苗才成长得茁壮。父亲们、母亲们:你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培育你们的后代?请三思!

教育功利主义盛行 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教育功利主义有着时代背景。当商品大潮裹挟而来,没有哪个群体不受到冲击,浮躁已经成为时代症候,社会变得日益功利化。


1月4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在上选修课时因为逃课学生太多而与一名欲离开教室的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杨帆抓住女生书包,女生说杨帆一点为人师表的尊严都没有,并在扭打和挣脱过程中踢了杨帆几脚。

师生冲突绝非孤例。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乃至互生龃龉,早已非新闻。中大博士生遭导师体罚虐待尚未尘埃落定,而政大这起闹剧愈演愈烈,笔者登陆政大的“沧海云帆”论坛,各种所谓的细节纷至沓来。

孰是孰非,我们如坠云雾,在真相没有彻底还原之前,盲目指责哪一方都不免失之偏颇。当然,不论是非不代表这起事件没有解剖的意义,相反,这起事件再次佐证了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再次使我们关注当前盛行的教育功利主义。

杨帆教授为何失态?学生零落,人数不齐,统计显示,杨教授的课程报名为240人,有101人交完卷子就走了或听了几分钟就走了。此次事件有个细节值得关注:

杨帆说:我没讲完呢!你干吗去?

女生说:老师上课讲这些你不觉得很无聊吗?

因为无聊就扬长而去,可谓功利!这一幕并不让人觉得奇怪,《中国青年报》一篇报道曾经援引某大学生的感慨———是金钱让人心变冷,欲望沸腾,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与金钱关系。

学生老师同样功利

结果就是:“一个学期结束了,你完成了你的任务,我拿到了我的学分,一笔生意做完了,各有所获,两不耽搁”。看看,多么现实!但我们能苛责学生的功利吗?学生功利,老师同样功利,学校亦功利,功利的还有盛行的教学。

教育功利主义有着时代背景。当商品大潮裹挟而来,没有哪个群体不受到冲击,浮躁已经成为时代症候,社会变得日益功利化。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已非象牙之塔,甚至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渐渐心浮气躁。

对老师而言,淡泊名利,闭门做学问,几乎成了奢事;对学生而言,“板凳要坐十年冷”已经成为遥远的童话。业内人士指出,现在高校中有95%的教师只是在授业,而对于传统师道的“传道”和“解惑”则很少过问。

教育功利主义有着人为因素。一方面,一些老师讲课索然无味,甚至照本宣科,让学生昏昏欲睡,备感无聊。一些老师热衷于追求孔方兄(编按: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只想完成教学任务了事,疏于也不屑和学生交流,甚至有些老师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

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了,一些大学生变得不“安分”起来,心有旁骛。在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也不得不早作选择,早日融入社会。

高校失去育人本能

教育功利主义有着学校因素。一些高校失去育人本能,早已泯灭大学精神,把大学变成了培养技术工具的加工厂,学生被批发出去即可,而官本位风气盛行,学校领导专意于仕途,这种功利主义尤其令人寒心,其危害不可低估。

长期关注大学生青年群体问题的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徐兆寿指出:“教育成为赚钱的机器,这使得教育的性质和教育心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可怕的。”

是的,如果教育功利主义一天不革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授都不会消弭功利心态,潜在的危机必然会大面积蔓延和爆发。要革除教育功利主义,首先就是坚决摒弃把教育当作赚钱机器的想法,要还原大学精神,使大学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

做一个出色的演说家

“每个出色的演说家,从前都是口才差劲的家伙。”——美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界需要许多口才好的职场新人,因此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强,公众演讲(Public Speaking)掌握得宜,就意味着机会比别人多,反之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差,就会限制个人的社交圈子和职场擢升。

如果你是一位不能言善道的大专生或社会新鲜人,现在开始学习英语口才也不迟,就如资深口才培训老师嘉哲星女士(Mrs Jagjeet Singh)说:“英语口才可以靠演讲的培训方式,不断练习、练习、练习,而增强的。

不断练习增强能力

嘉哲星于1963年投身杏坛,持有马来亚大学(UM)英文及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1995年,她在国际回教大学(IIUM)担任英文老师,曾荣获马来西亚模范教师奖,经常为本地大专学院举办的辩论比赛担任评判。

她说,要提升英语演讲能力,除了要掌握(一)讯息和内容,(二)传达讯息的技巧,还要记住“Stand Up, Speak Up, and Shut Up”(站起来、说出来、闭嘴)的道理,因为一个好的演讲者,也要懂得拿捏听众的需要和情绪,精准的掌控时间。

她引用诗人琼森的话说:“说话和口才是不一样的,因为说话和说得好是两码子的事情。”

如何克服怯场?

她说平时可以多参与静坐和瑜珈,学习不同的呼吸法,让个人情绪更稳定,上台前再深深的呼吸,情绪和心跳就会更加平稳。

“此外尽量收集有关主题的资料,并仔细筛选及制作摘记,也可以减低心理负担,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语文能力,因此平时要多阅读,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国内外的新闻),训练思考能力。”

“平时要善用时间,学习辅助记忆的方法,例如思维脑图(Mind Mapping),并且要把英文演讲纳为嗜好,学习的耐力才会持久。”

英语演讲技巧

至于演讲的技巧,她说,肢体语言很重要,因此演讲时要尽量减少手势和小动作,而站姿要两脚平肩宽,并且记得与坐在前、后、左、右的观众眼神接触,观察听众的反应,然后脸带友善的笑容,与观众保持互动,但,脸部表情不要太夸张,不然会很“浮夸”。

“在台上演讲通常会有许多干扰,包括噪音、观众进进出出、电话铃声、小孩的哭声等,因此演讲者要训练专注力,另外,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可以利用颜色或饰品创造形象或穿颜色比较明亮的衣服,可是忌穿太鲜艳、太夸张的衣服或饰品分散听众注意力。

“当然, 语言能力好,语法词汇都很正确,才可以清楚的表达个人的想法。举例,形容词在演讲词中是很重要的,让听众可以有想象空间;而为了强调一个重点,演讲者也可以重复同样的词汇或用不同的异音同意字描述一个重点。”

此外,她坦言,声量不能太大或太小,也不要太高音,最理想是声调高低起伏,因为声调太平坦,内容再精彩也会显得逊色。

“以个人或本土的自然腔调演讲是最理想、自然及亲切的,切记不要模仿其他国家的腔调,演讲速度也不要太缓慢或急促,要保持平稳。”

提及演讲稿,她说,讲稿要流畅通顺,开场要让观众知道你要讲什么,结尾要总结你的演讲,并且让听者有思考空间,不过,面对不同的环境、观众群、区域及种族,可以弹性更换演讲内容,因为演讲内容对味又幽默有趣,才是最吸引的。

“演讲完毕后可以反问观众,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吗?收集资料,不断改进,下一场演讲才会更出色。”

5分钟讲稿开始学习

嘉哲星太太要你从撰写5分钟英语演讲稿开始学习英语演讲:

● “开场白”可以是陈述句或反问句,但是它一定要有瞬间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功能

开场白(1/2 分钟):

1)引导词或开场白:笑话、轶事、幽默的小故事、引述名人名句、引述电影角色的名句(一定要精简)。

2)主题的句子:“Today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最少8个字)”

3)引用论文句子或个人意见:“I strongly believe that……; I fell……;I think……; I am of the view that……”

● “内容”的次序和高潮起伏要一步步的铺陈,慢慢引发观众的兴趣,……

内容(4分钟):

1)背景:简单述说你今天演讲的目的…

2)引用几个重要的论点,加强你的演讲主题。举例,重点一(1分钟)、重点二(1分钟)及重点三(1分钟)。

3)演讲高潮(30妙):如何制造演讲高潮?你可以引用几个方法,包括戏剧性的轶事、引述名句、惊人的数据、新闻、灵丹妙药的小故事、令人哀怜的小故事。

● “结尾”

结尾(1/2 分钟):

1)总结重点(30秒)

2)从一首歌曲、一个角色、一篇新闻稿、一首诗歌中引述一句名句。

3)重复你要传达的讯息。

演讲困惑10题

嘉哲星太太为你解答的10个困惑:

1)演讲的时候要如何放松自己?

● 上讲台先深深的呼吸,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你放松身体、减低血压、脑袋会更清醒。

● 站在台前的时候,想象你是一个人在镜子前演讲。

● 站在台前的时候,想象你在南瓜园,观众都是一粒粒的南瓜。

2)演讲前要做好什么准备?

● 自己先在镜子前演讲,过后可以在朋友或家人面前练习。

● 确保你的摘记简短易读。(摘记大一点没关系,也可以用颜色纸或号码分别每一张卡的次序或题目)

● 用荧光笔特别强调演讲稿的重点。

● 先到演讲地点,熟悉现场环境。

3)练习演讲稿的最佳方法?

● 镜子是最好的练习工具,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姿势、手势)和脸部表情。

● 在脑袋重复演讲稿。

● 想象观众就在你的面前。

● 在亲朋戚友或宠物前练习。

4)谁要报读口才训练班?

●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口语交际能力,不妨报读学院或大学开办的口才班。

5)如果站在台上,脑袋突然一遍空白,该怎么办?

● 一定要有万全的准备,那么忘词,无法接话的失误就可以减到最低。

● 冷静,冷静,低下头望一望摘记,跳到下一个重点再继续讲。

● 深呼吸,笑一个,稳定情绪和思绪,观众通常没有发觉你出现状况。

● 如果没有摘记,马上跳到你记得的其他重点,继续镇定的讲下去。

6)上台演讲前,手脚冰冷,甚至发抖,该怎么办?

● 上台演讲前不要喝太多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咖啡或茶)和汽水,改喝果汁吧!

● 上台前,唱歌、谈天或听歌等,转移注意力。

7)如果我是一个容易紧张,不善于表达的人,我应该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上台演讲?

● 如果你不爱即兴发表,比较喜欢依稿演讲,那么你应该要第一个演讲。

● 如果你很容易忘词怯场,又很容易紧张,那么你应该在中场才出来演讲。

● 如果你有信心会讲得好,那么你可以最后一个演讲。

8)害怕与观众有眼神接触或交流,怎么办?

● 找一个你熟悉的观众,与他有眼神交流,因为他的正面反应给你望向其他人的勇气。

● 你可以先望向观众席,把焦点从观众头顶慢慢移到眼睛。

9)我演讲的时候,手要摆在那里?

● 演讲时尝试用平时会话的声调,你感觉自在,才会减少小动作。

● 忘记你的手姿,专注在演讲。

● 如果你爱玩弄衣服的纽扣或两手插进裤袋,那么请你把手放在大腿旁,也不要穿有纽扣或口袋的服装。

10)如果我的摘记掉在地上?

● 捡起来,道歉,笑一笑,继续。

● 捡起来后次序乱了呢?不必担心,只要演讲前在左上角写号码,然后把讲过的字卡号码圈起来,次序乱了也可以很快整理好;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分重点或主题。

● 或许索性用思维脑图的方式,讲出你的重点,但,要用这个方式平时就要多练习。

Office Hour

4th December 2007 Tuesday

Office hour
Tuesday : 5.00pm - 9.30pm


Wednesday : 7.00pm - 9.30pm

Thursday : 5.00pm - 9.30pm

Saturday : 9.30am - 12.00noon

Sunday : Closed

Person in-charge
William : 012-221 3518

Office : 03-6156 7513

TO BEA GOOD CITIZEN

HOW TO BEA GOOD CITIZEN

Do your share to make your school, your community, and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what goes on around you.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service.
Help take care of the environment.
Be a good neighbor.
Treat other people with respect and dignity.
Follow the rules of your family, your school, and your society.

LEARN:
• good citizens do their part to make their community a good place to live.
• they have the power to make a positiv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TO WORK OUT CONFLICTS

HOW TO WORK OUT CONFLICTS(Fairly and Peacefully)

1. STOP . . .before you lose control of your temper and make the conflict worse.

2. SAY . . .what you feel is the problem. What is causing the disagreement? What do you want?

3. LISTEN . . .to the other person's ideas and feelings.

4. THINK . . .of solutions that will satisfy both of you.
If you still can't agree, ask someone else to help you work it out.

LEARN:
• That conflicts between people are normal.

• How to prevent minor disagreements from escalating into serious fights.

• Steps for working out conflicts fairly and peacefully.

OVERCOME PREJUDICE

HOW TO OVERCOME PREJUDICE

DON'T pre-judge people. Get to know them as individuals before you decide whether or not you like them.

TREAT people the way you want them to treat you.

STAND UP for people who are being treated with prejudice. Don't go along with the crowd when people are being unfair to someone.

LEARN about other cultures, countries, and peoples.

CHILDREN LEARN:
• What prejudice is.
• What's wrong with being prejudiced.
• How to avoid being prejudiced.
• The benefits of being open to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NOT TO BE A BULLY

HOW NOT TO BE A BULLY

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know what is or is not bullying. Often, actions start out just being fun, but may at some point actually turn into bullying. If you are not sure whether something has

become bullying, stop and think and ask yourself these questions:

Are my actions or words hurting someone else's feelings?
Are my actions or words hurting someone else physically or making that person feel afraid?
Would I want someone else to do this to me?
Am I unfairly taking my anger out on someone?
Am I trying to control someone against his or her will?

LEARN:
• To recognize different forms of bullying behavior—in themselves as well as in others.
• What's wrong with being a bully.
• Why they should never participate in bullying situations.

TO HANDLE YOUR ANGER

HOW TO HANDLE YOUR ANGER

1. STOP. . .Count to ten. Take a deep breath. Or walk away until you have calmed down.
2. SAY. . . what's wrong. Use your words to say what you don't like.
3. TELL. . .what you would like to have happen.

CHILDREN LEARN:
• How anger can cause us to lose control of our behavior.
• How anger can lead to violence, even when we don't intend it.
• How we can calm our anger and stay in control.

1. Draw a poster or a picture that can remind you how to deal with your anger. Put it up in a place where you can see it.

2. Read a story or find a picture that shows anger. Share with someone more positive ways in which the anger could be handled and how it would change the situation.

3. Watch a television show where the characters deal with anger. Discuss with your family how television might affect how people deal with their anger. Does it affect you or your family?

TO BEA CARING PERSON

HOW TO BEA CARING PERSON

Treat people with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Help people in need.
Be sensitive to people's feelings.
Never be mean or hurtful.
Think about how your actions will affect others.
Always remember - we become caring people by doing caring things

CHILDREN LEARN:
• What caring is all about and what caring people do..
• That we become caring people by doing caring things.
• That caring builds good relationships
• That serving the community feels good and helps other people.

TO BE A FAIR PERSON

HOW TO BE A FAIR PERSON

Treat people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Take Turns.
Tell the truth.
Play by the rules.
Think about how your actions will affect others.
Listen to people with an open mind.
Don't blame others for your mistakes.
Don't take advantage of other people.
Don't play favorites.

CHILDREN LEARN:
• What fairness is and what a fair person does.
• How fairness and unfairness affect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 How to solve problems by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