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 作戰篇
他提出速战速决的战略。
在首篇作了综合国力的评估后接着优先考虑经济(财力)的因素。
他表示“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未战之前先分析后果,“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意思是指,打战主要是胜利,如果费时太久,结果是人力物力消耗,攻城会使兵力蒙受损失,军队暴露在国外太久,会使财政入不敷出。
“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本篇名句包括: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
“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孙子也指导我们如何速战速决。
他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粮于敵。”
打战的总结果是:“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
公家之費:。。。十去其六”。
因此“将”的才能,是战争问题的核心。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原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弩,戟盾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箕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